u369 topbanner

成績決定不了的人格、專業興趣養成才是未來本錢

天下父母心,家長要求孩子讀好書、上名校,只期望他有一個美好未來。但在現實教育體系下或許我們都有同樣的疑問「課業成績好,人生成功的機率一定比較大嗎?」親子專家王晴分享,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學習過程中孩子得到了什麼、內化了什麼。懂得設定目標、達成目標的孩子,未來才有追逐幸福人生的本錢。

設定目標有多重要? 查閱各大商業人力招聘網站,不少公司希望職員有熱忱、會領導、可協作等,王晴表示「想要實踐目標的人才會對工作充滿熱忱」這些職場上需要的能力,不是每位孩子都可以在學校教育中得到的,只有從每一次的失敗中磨練出來,而這也是增強EQ的途徑。

美國哲學家L. 羅恩賀伯特在快樂之道一書中表示「快樂在於從事有價值的事,但只有自己才能明確地認知如何使你快樂。」家長為孩子的未來著想,其實就是希望孩子活得快樂,但「快樂」不是一個美麗的口號,而是付出行動後得成果。我們無法替孩子做決定,他的未來需要由他自己負起責任,但我們可以從旁協助。

常聽到家長用聰明或不聰明評論孩子,卻很少聽到父母討論孩子是否夠理性。知名EQ作者高曼指出,研究顯示IQ只占成功因素的20%,剩下80%由EQ與自信組成。

王晴認為孩子能否成功在於能否把握住轉折點,如何培養孩子面對挫折,擁有正向思考的能力,比起孩子為追求高分而讀書更重要。孩子需要冒險,冒險成功會建立自信,失敗會累積經驗,但從未冒險、體驗失敗的孩子,相較其懂得面對失敗的孩子而言,早已輸在起跑點。

王晴認為父母一定要,先懂孩子再懂教,如果發現孩子有偏差、言行舉止不夠理性,父母需要找出原因,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並讓他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起責任。父母不能只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孩子做出的成果,要懂得觀察孩子哪裡做得好,只要方向正確,適時給予孩子正向肯定,他一定可以越做越好。

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