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親子隔閡,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與東信扶輪社,於9月底開始在世貿帝國大樓辦理「讀懂愛的言語」系列講座,連續四周邀請數名臨床心理師以及親子教育專家分享「我想更懂你!親子溝通從傾聽開始」、「知錯不能改背後的秘密」以及「跨越新世代-輕鬆與孩子談性說愛」協助家長從臨床經驗及專家分享中,找出自己的育兒之路。
社會變遷,多數新生代家長正在經歷「父母難為時代」,不少家長早已將目光從育子成才,轉向為培養好關係,早早報名學習各種『尊重孩子、和孩子溝通』的方法,但卻仍然一步步走入親子僵局。
僵局如何產生,心理師洪仲清指出父母與孩子相處時應該多多傾聽孩子們的話,不要一昧的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多聽孩子們的話可以更懂得孩子們到底在想什麼。
親子作家王君卉,引用《快樂之道》一書作者L. 羅恩 賀伯特的理論說明溝通是相互的,不能只有一方的意見。孩子若犯錯,與其不斷和孩子辯論,試圖讓他理解道理,不如靜下心來好好與孩子對談,拋下自己的經驗與想法,試著以孩子的角度思考,反而能藉由順利溝通,達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提升雙方的感情。
為何家長學了許多育兒經,卻仍難培養親子好關係。王君卉表示,遇到不少家長喜歡從大眾媒體取得資訊,但有時媒體流於形式,文章或報導求速成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核心觀念,導致家長只學了形,卻更容易陷入種種「這個不能、那個不行」的限制中。管教時搖擺不定、猶豫不決,方式、原則又經常隨之改變,未能真正建立家庭規範,培養好品性。
主辦方表示,活動設計直指父母與孩子之間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希望藉由專家分享與問答交流,幫家長「對症下藥」。11月4日還有最後一場公益講座,《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作家盧蘇偉將分享「看見孩子的天才,作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分享如何瞭解孩子的心理想法,有意瞭解的民眾歡迎上桃園「張老師」臉書點選網址報名,或是撥打桃園「張老師」電話(03)491-6999#43 陳先生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