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骨盆腔腫瘤的症狀和坐骨神經痛相似,當有長期腰酸背痛、髖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等症狀,接受藥物或復健治療六至八周仍未改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曾福豪醫師建議,一定要進一步做影像檢查,從X光、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中找出真正病因,避免延誤治療。
不論是原發性或是轉移性腫瘤,如果不妥善處理,終將傷及脊髓及脊椎神經而導致疼痛、癱瘓、甚至危及生命。如果遇到無法改善的神經痛或肢體無力,應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
骨盆腔脊椎神經髓鞘腫瘤 影響懷孕
一名婦女左下肢痠麻無力,原以為是工作勞累卻不以為意。因高齡求子在婦產科追蹤,卻在一次腹部超音波檢察中,意外發現她的左側骨盆腔竟出現一直徑九公分大的巨大腫瘤,腫瘤已幾乎將左側骨盆腔侵蝕出一個巨洞。
圖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曾福豪醫師【左二】接受骨盆腔腫瘤患者夫婦的致意
病人今年初經婦產科轉介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曾福豪醫師求診。安排骨盆腔核磁共振以及病理切片檢查,確定為少見的骨盆腔脊椎神經髓鞘腫瘤(許旺氏細胞神經瘤)。腫瘤約9公分×5公分大小的腫瘤,侵犯到尾骨及薦骨第3、4、5節,將薦骨左側侵蝕出一個大洞,腫瘤延著薦椎神經往骨盆腔生長,壓迫直腸,子宮等器官。薦椎神經壓迫引起下肢無力、活動不良、步態不穩、易跌倒等情況
曾福豪醫師表示,骨盆腔腫瘤的症狀和坐骨神經痛相似,常遭誤診。骨盆腔腫瘤較好發於女性。骨盆腔腫瘤的預後,主要取決腫瘤的惡性度,侵犯的範圍,以及薦椎神經受到的傷害徵得病人與家屬同意後施行骨盆腔脊椎神經腫瘤移除手術,病人在醫護人員醫療照顧下,七天後情況漸改善,且在二週後康復出院。二個月經復健後回診,病人左下肢酸麻感已解除,無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併發症發生。術後骨盆腔核磁共振檢查無腫瘤殘留或復發現象。
脊椎神經腫瘤之病因
脊椎腫瘤生成原因不明,大部份為偶發性,少數與家族性基因遺傳有關。可依生長的部位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生長於脊髓硬膜外的腫瘤,約占所有脊椎腫瘤5成。多數為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而來,是最常見的是脊椎腫瘤。常因為破壞脊椎體而造成病理性骨折。
第二類是生長在於硬脊膜內脊髓外的腫瘤,約占脊椎腫瘤4成。常見神經髓鞘瘤及硬脊膜瘤,多數為良性,可經由手術完全切除。而骨盆腔神經髓鞘腫瘤大約占所有脊椎神經髓鞘瘤的1-5%。
第三類是生長於脊髓內的腫瘤,常見脊椎室管膜瘤、星狀細胞瘤等。脊髓內腫瘤偏惡性,發生率最低,但治療也最困難,無論是外科手術或放射治療,預後多不佳,常見癱瘓等後遺症。骨盆腔神經髓鞘腫瘤症狀與表徵脊椎神經腫瘤初期沒有特徵性的表現,初始常常為局部不適、感覺異常、間歇性隱痛,休息或一般止痛藥治療可緩解。當脊椎腫瘤逐漸惡化,之後轉變為持續性劇痛,用藥難以緩解,並逐漸出現脊髓或神經受壓症狀。繼之行動不便,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等。
骨盆腔腫瘤的預後,主要取決腫瘤的惡性度,侵犯的範圍,以及薦椎神經受到的傷害。如何提高警覺、迅速診斷、安排磁振造影、乃至於安排手術與放射治療,這是需要專業的跨科領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