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達文西機械手臂胰臟癌手術新利器

【記者陳世旺報導】胰臟癌存活率低,早期無症狀,不易診斷,出現黃疸、灰白色糞便、皮膚搔癢、體重減輕、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狀,就應小心。台中榮總利用達文西做胰臟手術已超126例,比傳統手術傷口小,住院天數少,復原快。通常胰臟手術需要很大的傷口,且胰臟頭部的腫瘤切除之後,需要胰空腸、膽道空腸及十二指腸空腸吻合的重建手術,就得藉用達文西機械手臂的協助。

台中榮總一般外科陳怡儒指出,民國101年開始發展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至109年2月已完成266例,包括胰臟手術、肝臟手術、膽道手術、胃癌切除手術及甲狀腺手術,其中以胰臟手術為發展重點,至今已完成126例。胰臟癌預後不佳主要是因為缺乏早期症狀及篩檢工具、確診不易、胰臟手術困難且併發症多、化療進展有限等因素使得整體胰臟癌5年存活率低於5%。只有20%胰臟癌病人初診斷時是可以接受手術,而其中能手術的病人,5年存活率也只有5~25%。

    臺灣胰臟癌多發生在40-70歲之間,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1.15-1.16倍。根據國健署民國105癌症登記報告,胰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2.08%,當年因胰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4.18%。發生率的排名男性、女性同為第13位;死亡率的排名則男性為第8位、女性為第5位。民國105年初次診斷為胰惡性腫瘤者共計2,202人,占消化器官及腹膜個案數的6.00%;當年死因為胰惡性腫瘤者共計1,996人。

    一般外科完成的第250例患者謝先生是牙醫師【上圖右】。因有黃疸、皮膚搔癢及體重減輕等症狀,在外院就診,電腦斷層發現有胰臟頭部腫瘤;之後轉診來台中榮總陳怡如【上圖中】醫師診治。於108年9月9日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108年10月4日順利出院。出院後在門診接化學治療,到目前為止追蹤檢查都沒有觀察到腫瘤復發。

早期無徵兆 不易早期診斷

    胰臟癌早期大部分都沒有症狀,腫瘤大到一定的程度才會出現腹痛,甚至於背痛等非專一性的症狀。

    胰臟癌的症狀,依發生的位置而有不同。位在胰臟頭部的腫瘤,病患可能會出現黃疸、灰白色糞便、皮膚搔癢、體重減輕、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狀。但若病灶發生在體部或尾部,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直到腫瘤長得很大時才有腹部疼痛、胃口不佳、體重減輕等症狀。就得小心

診斷方法

    針對沒有症狀的病人,有些血清檢查(俗稱腫瘤指數)可以當做參考,目前胰臟癌的腫瘤指數主要是CA19-9和CEA。有症狀的病人,可以接受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腹部核磁共振等非侵襲性的檢查。若懷疑有胰臟癌時,以ERCP(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管攝影)做進一步的檢查切片或放置膽道引流,也有良好的診斷性。

外科手術與日俱進 提供病患手術治療新選擇

儘管如此,手術切除仍是目前唯一有機會治癒胰臟癌的方法。胰臟腫瘤如果沒有遠處轉移或廣泛的血管侵犯,即可施行手術切除。達文西機器手臂可以摹擬人手完成手術,只需幾個小傷口,代替傳統手術的大傷口,病人可以早日回復日常生活或及早接受化學治療。

    運用達文西機械手臂來輔助腹部手術是患者的一大福音,病人可以早日回復日常生活或及早接受化學治療;防疫期間建議患者不需因害怕疫情而抗拒住院開刀,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