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樹枯根先腐;人老足先衰。當踝關節出現疼痛、僵硬、腫脹和活動受限,中山醫大附醫骨科主治醫師高世文表示,這是踝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現象、骨頭磨損引起的慢性關節疾病。隨著軟骨的損失,骨頭之間的摩擦增加,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老年人或由於踝關節創傷、過度使用等原因加劇關節退化。但要慎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系統性疾病,還有血友病或糖尿病等其他與代謝有關的疾病而引發退化性踝關節炎。
圖說:骨科醫師高世文詳細為患者解說踝關節X光和電腦斷層後的診斷和治療方式
退化性關節炎也稱為骨關節炎,症狀有:
疼痛:關節活動會加劇疼痛,休息會緩解。
僵硬:關節可能會在早晨或長時間休息後感到僵硬。
腫脹:踝關節可能會腫脹,特別是在使用後。
活動受限:活動範圍可能受到限制,行走或站立時間過長會引發不適。
關節聲響:活動踝關節時可能會聽到關節摩擦或“咔嗒”聲。
圖說:踝關節X光【左】和電腦斷層【右】正面照
退化性踝關節炎的分類:
老化醫學博士高世文指出退化性踝關節炎的分類主要基於其成因和發病機制。雖然所有類型的退化性踝關節炎最終表現為踝關節軟骨的磨損和退化,但不同的類型可能由不同的病因引起,並且進展速度和嚴重程度各異。
1. 原發性退化性踝關節炎
這種類型的踝關節炎沒有明顯的外部誘因,通常與年齡增長相關。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節軟骨逐漸退化,這是一種自然的老化過程。原發性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其他關節,如膝關節和髖關節,但在踝關節相對少見。這種類型通常發生在年長者中。
圖說:踝關節X光【左】和電腦斷層【右】側面照
2. 繼發性退化性踝關節炎
繼發性退化性踝關節炎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導致踝關節的軟骨加速退化。這是最常見的踝關節炎類型,特別是由創傷性損傷引起的踝關節炎。
常見的繼發性踝關節炎類型包括:
【1】創傷性踝關節炎:由於過去的踝關節受傷(如踝關節扭傷、骨折或脫臼),創傷可能會損害軟骨,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退化性變化。這是導致踝關節炎的最常見原因,尤其是在年輕患者中。
【2】炎症性關節病變引起的踝關節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系統性疾病,這些疾病會導致關節內的炎症反應,進而加速關節軟骨的破壞和退化。雖然這類疾病影響全身的關節,但踝關節也可能受累。
【3】先天性或發育異常:某些先天性結構異常或足部畸形(如先天性足弓高、扁平足等)可能會導致踝關節的應力分佈不均,增加關節的磨損風險,進而發展為退化性踝關節炎。
【4】代謝性疾病:如血友病或糖尿病等其他與代謝有關的疾病,可能會導致踝關節內血液供應不足,增加關節退化的風險。
治療方法:
治療目標是減輕疼痛、改善功能並延緩關節退化的進程。
1. 非手術治療:
- 休息和減少活動:減少對踝關節的壓力,給予關節修復時間。
- 冰敷或熱敷:急性疼痛發作時可冰敷以減輕腫脹,熱敷則有助於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 體重控制:保持健康體重可以減少踝關節的負擔。
- 適度運動:低衝擊的運動如游泳和騎自行車有助於保持關節健康。
- 保護關節:避免重複性或高強度的踝關節運動,尤其是在有舊傷的情況下。
- 藥物治療: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如阿斯匹靈、 布洛芬或服他寧,用於減輕疼痛和炎症。局部止痛藥:外用消炎止痛藥膏或貼片也能緩解疼痛。類固醇注射:局部注射類固醇可以短期減輕疼痛和炎症,但應避免過度使用。
- 物理治療:通過運動和拉伸來加強關節周圍的肌肉,保持踝關節的靈活度,減少進一步損傷。
- 矯形器具:穿戴踝關節輔具或使用矯正鞋墊可以支撐關節,減輕壓力。
2. 注射療法:玻尿酸注射:有助於潤滑關節並減少疼痛,特別是在早期關節炎中。增生療法(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凍晶、羊膜注射):使用患者的生長、修復因子注射到關節內,促進軟骨修復。
3. 手術治療:當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能需要考慮手術選項。
【1】關節鏡手術:經由微創手術清除關節內的碎屑或修復損傷的軟骨。
【2】踝關節融合術:將踝關節骨融合,消除疼痛但是會限制關節活動。
【3】人工踝關節置換術:用人工關節替換受損的踝關節,適合嚴重退化且想保持關節活動功能的患者。
退化性踝關節炎的治療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建議與足踝骨科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計劃,以最適當的方法減少疼痛、腫脹等不適並維持生活品質。
人工踝關節和踝關節融合差別
有踝關節退化的患者,一位是70歲男性關節融合手術,另一位是68歲男性全踝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踝關節置換和踝關節融合都是用來治療嚴重踝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病變的手術方法,這二種手術在效果、適應症及長期影響上有所不同。
1. 人工踝關節置換
人工踝關節置換是指使用人工材料替換受損的踝關節,以保留關節的活動性和功能。
特點:
- 保留關節活動度:人工踝關節允許踝關節在一定範圍內正常活動,讓患者的日常行動更加自然,特別適合需要保留活動度的人。
- 減少周圍關節壓力:由於保留了關節活動性,減少了相鄰關節的壓力和退化風險。
- 適合特定患者:通常適合中老年、活動量適中的患者,不適合重體力工作者或肥胖患者,因為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有限,通常在10至15年左右。
潛在風險:
- 磨損和鬆動:隨著時間增加,人工關節可能會磨損或鬆動,需要再次手術更換。
- 感染和血栓:這是所有關節置換手術的共同風險須防範。
2. 踝關節融合術
踝關節融合是通過將踝關節骨頭固定在一起,以消除關節活動和減少疼痛。融合後的踝關節雖無法活動,但可以支撐重量並減少疼痛。
特點:
- 關節穩定、長期耐用:一旦融合成功,能穩定地支撐患者的體重,幾乎不會再發生鬆動或磨損問題。
- 適合高強度使用者:融合後的踝關節適合需要進行高強度體力勞動或較高體重的患者,尤其適合年輕、身體活力強的人群。
潛在影響:
- 活動受限:踝關節無法活動,走路時必須依賴其他關節來代償,可能影響步態。
- 相鄰關節的負擔加重:踝關節失去活動後,周圍的關節承受更多壓力,可能會加速膝蓋或腳部其他關節的退化。
選擇哪一種手術取決於患者的年齡、活動需求和生活方式,建議在專業醫師的評估下做出最適合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