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雙氣囊小腸鏡可確診難發現的克隆氏症

【記者陳世旺報導】長年腹痛腹瀉、貧血等症狀請留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胃腸科主任周仁偉利用新型雙氣囊小腸鏡,準確診斷出克隆氏症,讓病患免除切除小腸之痛苦。 

 

周仁偉主任指出,今年廿四歲的男性病患為例,四年多前,因反覆解黑便及腹痛,住院多次,所有消化道檢查都做了,包括胃鏡、大腸鏡、血管攝影及電腦斷層,仍無法找出病因。最後轉介來中國附醫,以雙氣囊小腸鏡檢查發現,小腸有多處跳躍性潰瘍病灶及腸道狹窄,切片也確定為小腸克隆氏症。所幸接受傳統藥物及新的生物製劑治療後,他的症狀改善很多,加上小腸鏡追蹤顯示潰瘍多已癒合,就不至於走到切除小腸的地步。

 

 

一位十九歲的女學生,國中時期就有腹痛問題,三年前因嚴重腹痛合併發燒,被送中國附醫急診,判定有腹膜炎現象,於是安排緊急剖腹進行探查。手術發現病患小腸穿孔引發腹膜炎,只好切除局部小腸。術後症狀暫時緩解下來,近一年來又開始出現腹痛、食慾不佳及體重減輕等現象。在接受小腸鏡檢查後發現,她真正的病因也是小腸克隆氏症。最近她接受小腸狹窄部位的氣球擴張手術,暫時免於第二次小腸切除,將持續於門診追蹤。

 

周仁偉主任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專指潰瘍性大腸炎以及克隆氏症兩種疾病,屬於病因不明之慢性及反覆發作的腸道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在歐美較為常見,近年來東方人的發生率則有增加趨勢。克隆氏症可發生於腸胃道任何部位,但以小腸末端合併大腸近端較為常見。單獨發生於小腸部位之克隆氏症,因診斷不易,病患常被延誤許久,導致更多併發症產生。

克隆氏症在國內的盛行率,粗估十萬人中有兩人,然因診斷困難,這個數字可能被低估。克隆氏症好發於廿至四十歲的青壯年,且在低盛行率地區如台灣,病患男性多於女性,和高盛行率地區女多於男的情況相反。

 

     周仁偉主任表示,該院近十年前引進新型雙氣囊小腸鏡後,超過五百人次接受檢查,診斷出小腸克隆氏症患者將近五十例,算是國內很好的成績。大多數病患因長年腹痛腹瀉、貧血等症狀,在他處就醫均不得其解,有些甚至因小腸破裂切除部分小腸,術後仍無法診斷出病因,最後接受雙氣囊小腸鏡檢查,才確診為小腸克隆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