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帶狀皰疹又稱為「皮蛇」,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感染,通常第一次感染之後,病患會產生水痘及水泡,但是水痘痊癒之後病毒卻殘留在身體裡面,躲在我們的神經節,潛伏多年。確診帶狀皰疹後,約有6%會有皰疹後神經痛,當過度疲勞、免疫力低下、老化等,原本潛伏的病毒就會開始作怪,除了跑到體表上產生紅疹、水泡之外,也會在神經節進行攻擊而引起神經性的疼痛。
帶狀皰疹併發症:灼熱、刺痛、麻木和疼痛
麻醉部疼痛科謝昀叡主治醫師表示:皰疹後神經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併發症,它的表現就是在帶狀皰疹影響的區域,出現包括灼熱、刺痛、麻木和痛覺敏感,部分的病人神經痛的表現會持續超過90天以上,或甚至變成長期慢性的疼痛,影響到日常生活與工作甚至是睡眠障礙和心理問題。皰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大約是6%,也就是每100個帶狀皰疹的發生,就會有6個人會出現皰疹後神經痛的問題。
依據台中榮總的臨床數據顯示,超過8成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者在一般的門診治療後疼痛程度就能有效緩解,但仍有約14%神經痛較嚴重之病人在常規的治療仍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進而轉診、或是自行至疼痛科尋求協助。疼痛科針對各類難治型皰疹後神經痛,會進行完整且徹底的疼痛狀態分析,並採取精準的藥物調整,包括依據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疼痛類型與嚴重度給予相對應的藥物種類與劑量,以此達到更有效的疼痛控制效率。
疼痛科也提供各種類型的介入性治療,包含神經阻斷注射、神經燒灼控制、自律神經阻斷術治療、局部疤痕注射等等,可有效的改善困難治療的皰疹後神經痛,平均疼痛分數可從治療前的中重度疼痛(平均疼痛分數大於5分)下降至治療後的輕度疼痛(平均疼痛分數3分),達到約三成的改善。神經阻斷與燒灼術主要是針對特定區域的感覺神經進行藥物或者是化學性的影響與破壞,來達到抑制神經傳遞疼痛訊號的目的,而自律神經阻斷則可以有效的改善過度的自律神經反應。
個案分享:注射神經阻斷術,施行神經燒灼術降低疼痛
一名陳女士,79歲,於民國2016年於左側前臂及手肘產生水痘及水泡,診斷帶狀皰疹,水痘痊癒之後左側前臂及手肘卻開始出現緊繃感、麻、刺痛,規則服用神經類止痛藥物後,仍感覺不適,於民國2021年12月轉介至疼痛科謝醫師門診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於頸部注射神經阻斷術後,又施行神經燒灼術,疼痛分數從原本7分降至4分,目前神經類藥物使用下,疼痛控制穩定,慢性處方籤使用。臨床上的研究報告均指出,越早達到穩定的疼痛控制,能越有效減少皰疹後神經痛轉變為慢行長期疼痛的發生。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是一個很重要的健康問題,除了注意提高對於預防和治療的認識之外,盡早的尋求痛控制也能在預防皰疹後神經痛問題上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您或您的親友懷疑患有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請立即就醫並諮詢專業醫生的建議和治療方案。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